大家都知道,國內轉學條件嚴苛,基本上想換學校就得退學重考,既耽誤時間,結果也不能保證。這時候,轉學國外,就是你能把握住的一匹彎道超車的黑馬了!
新洲際一直以來都有本科轉學的項目,鑒于陸本轉美本學生與美本轉美本學生所處的環境有很大差異,我們已經有意將兩這類學生分開論述,但如果試圖將所有的陸本轉學生混為一談,也是欠妥的。
即使是國內本科的學生,轉學申請的動機/出發點及申請目標和期待,也可能是千差萬別。所謂關心則亂,越在意某個方面的時候,也許就意味著越容易踩中有關的雷區,所以有必要先看看自己屬于哪種情況下的轉學。
01 陸本轉美本學生分類
根據我們多年的美本轉學經驗來看,陸本轉美本的學生,大體上分成如下幾個大類:
★ 1.高考失利
當然每個人的“失利”體驗可能是不同的:
? 有的同學是考場發揮失常;
? 有的同學是竭盡全力也未能考上夢校;
? 還有的同學在名校與熱門專業之間徘徊不定難以取舍,處于二者只能取其一的尷尬境地;
......
那么美本轉學是勢在必行的逆襲通道。
★ 2.大學生生活不理想
有的同學如愿在高考后進入到理想的大學,不料象牙塔里的生活與自己的預期有著天壤之別。
眼見與周圍的同學和整個校園氛圍格格不入,不甘心挨過大學四年,虛度寶貴的青春光陰,希望通過美本轉學成就理想中的本科教育。
★ 3. 原定出國計劃被耽誤
有的同學原本就有留學美國讀本科的打算,限于各種障礙因素,比如此前的新生申請規劃不夠及時或不夠合理,家庭變故迫使改變原有留學計劃等等,使得新生入學申請準備不足。
同時又無法承受高中畢業后間隔年繼續申請新生入學的時間成本,那么先入讀國內大學,讓自己有更多的緩沖時間,轉學到美國大學,無疑是個兩全之策。
★ 4.向往國外精英教育
有的同學在國內大學也過得如魚得水,然而隨著大學階段各方面認知的迅速刷新升級,對高等教育的理解和需求也到了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鑒于國內專才教育與美國大學博雅教育的巨大差異,心向往之而毅然決定轉學,抓住美國高等教育最精華部分的尾巴,即使在高年級,承擔著可轉學分部分損失的風險,也不改初心。
★ 5.追求專業造詣
還有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造詣有極高的追求,渴求更優質的專業培養資源,且有志于在研究生階段進入專業TOP3的頂級名校深造。在這種級別的研究生申請競爭中,陸本直申的難度極大。
尤其在2015年中國學生留美人數里,首次出現本科留學人數趕超研究生階段赴美留學的人數,且持續這個勢頭以來,同樣是中國國籍的國際生身份,美本學歷在頂級研究生院如斯坦福/MIT等申請競爭中的優勢愈加明顯,搭乘美本轉學的彎道超車,是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
02 常見雷區辨別
當你綜合自己的情況,對應到相應的類別以后,對下述常見雷區的辨識能力就更強啦。承接上期申請準備規劃的3個維度,依次展開。
★ 1.GPA
細分來看的話,首要因素GPA其實又包含著很多亞分支層面,比如修課規劃要如何安排,才能夠在保證優異GPA的前提下,最大化滿足目標申請學校以及專業的課程框架要求?
同專業或相近專業的轉學,與跨專業的申請,在這方面的策略就很有必要做區分了。只關注GPA成績的絕對值,以為3.8+的GPA就可以所向披靡,就很容易踩中巨雷,到了申請季,不得不為無可挽回的課程結構而限制選校的范圍。
或者稀里糊涂交完了申請,拒信紛至沓來的時候,還在莫名其妙不知為何。
★ 2.輕視選修課程
還有的同學被國內大學的慣性思維同化,天然輕視選修課程,而博雅教育在很多美國大學的具體呈現方式之一,正是在于其精心設置的必修通識課程序列。
上到藤校哥倫比亞大學的“核心課程”要求,下到波士頓大學的BU Hub,無不要求所有本科學生在專業必修課程之外,完成包含社科人文邏輯思維訓練等用于搭建底層綜合素養的學科領域課程。
也許不經意間選修的幾門“無關痛癢”的課程,其實是可以用來充當一部分通識課程的學分的。
★ 3.忽視專業定位
對于專業方向在轉學動機中所占比重較低的學生群體,有時候容易步入忽視專業定位及未來職業規劃的雷區。
縱使美本的學術自由度遠大于國內,但這種學術自由度的出發點是為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間,以成就其學術需求,而不等同于學校喜歡招收專業興趣不明的學生。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不少學校強制要求轉學生在申請時必須明確1個專業方向,而且在申請文書題目中設置相關的命題文書以考察學生對專業的思考和理解。
在新生申請中廣泛接受未定專業,而不劃分具體專業的情況,在轉學申請中,是及其罕見的。
★ 4.專注學術or專注課外活動
在硬件之外的前期申請準備過程中,過于專注自己的學術能力提升,或逼自己輾轉于名目繁多的校園活動,是兩個極端。
如何找到這其中的平衡,怎樣取舍更加合理,與個人的優勢擅長點,以及申請目標方向,有著很大的關聯。尋求任何意義上的可量化的客觀指標,都容易讓自己跑偏。
到了具體的申請層面,選擇目標申請學校的時候,雷區就更加密集了。
★ 5.如何判斷一所學校“好不好”
首先,到底要如何看待排名/公立私立/學費花銷/地理位置/學術資源/校園氛圍等等因素,來判斷一所學校“好不好”,可能比預期的要復雜得多。
比如從排名上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UIUC看起來不是那么有競爭力,而對于申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所學校的錄取難度很多時候是遠高于TOP30大學的。
看起來是很村的地理位置,求職資源絲毫不遜于任何中心城市的大學,因為各大企業都會主動來學校招聘,不僅是計算機等理工科對口單位,從商科角度,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招聘目標學校也是包含UIUC的。
再比如,優質的博雅教育以及小班教學的體驗,未必只有小型文理學院,或者私立綜合型大學才能夠提供。
作為公立大學鼻祖級別的佐治亞大學,本科生里擇優組建的Honors Program,不僅配備精心挑選的師資,班級規模也控制在17-20人,遠低于學校普通班制規模。不僅有核心通識課程的教育,同時也對研究生級別難度的課程提出要求。
★ 6.國內外名校對比
至于國內985或211,等同于美國排名多少的大學,就更容易引起迷惑了。不少教育界公知普遍認為,清北大體上與美國中高層次的公立大學的本科教育水平相當。
通過我們轉學生的反饋來看,入讀南開大學這樣級別學校的學生,在轉入明尼蘇達大學后,都明顯感受到學術資源全面碾壓國內大學。
從大概率上來看,美國任何一個州的旗艦級公立大學,都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的。用排名來做直接的選擇判斷,就很有可能錯失一些好大學。
★ 7.本科轉學錄取率
本轉錄取率的分布,復雜程度要遠高于新生申請。不少學校對新生申請能夠明確給出早申與常規申請截止的錄取率,從而為很多學生的早申策略提供可靠的參考價值。
而本轉錄取率,一方面有時候未必直接公布在官網上,錄取率信息的查找要更費心思;另一方面,即使學校主動公布出最新的轉學錄取率,也未必能夠對錄取難度有指導意義。
比如,加州大學UC系列,大部分學校從錄取率數字來看,都在50%以上,好像門檻不高。而實際上鮮有公立大學像UC系列那樣,對州內社區學院的轉學生照顧程度如此之高的。
再比如,南加州大學這樣的私立學校,也有可能對州立社區學院有所照顧,只是程度相比UC系列有所差異而已。
同時,南加州大學對非美國教育體系的轉學生,錄取門檻是明顯高于美本轉美本的。因此只看到綜合的錄取率,就得出申請難度的預測,很有可能深陷雷區。
★ 8.文書
文書對于申請的重要性,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很容易理解。轉學申請很多時候會在文書中問及轉學動機及理由,也就是why transfer主題。
相對于美本轉美本的學生,陸本轉學生更容易落入在文書中吐槽自己學校的雷區。但凡文書中出現這種苗頭,對申請的傷害指數有多高,可以考慮用拒信的速度來做換算。
03 給你們
即便本文列舉出這么多條常見的雷區,也未必能夠全面覆蓋到每個學生在申請準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畢竟每個人所處的綜合處境和具體的留學需求,是有差異的。
想獲取個性化留學申請方案
請聯系微信小助手(XZJJY8888)(請備注官網)
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新洲際微信公眾號(NICE_GZ)
手機掃一掃 新洲際手機站
關注新洲際教育微信 了解更多資訊內容
電話:186656767818 郵箱:xinzhouji@nicegz.com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233號中信廣場17樓1702; 廣州市天河區北路233號中信廣場14樓1406;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信息樞紐樓8樓808;珠海市唐家灣金鼎會同新村16號;
版權所有:新洲際教育 備案號:粵ICP備18155349號
技術支持:創世網絡 服務熱線:
18665676781